文 / 陈春花,J9九游会e洞察智库撰稿人,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本文节选自陈春花教授新著《价值共生》,J9九游会e洞察已获授权,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1
你有认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吗
今天很多人都在讨论创业、新商业模型,讨论风口期,在意红利。如果你决定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那么红利其实应该是不需要讨论的事情。你的商业模型以及最终追求的价值,其实没有风口期,只有持续地进行创造。
在这个时代,首要条件并不是快速的变化而是持续的变化,这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被拖入了信息过载的焦虑之中。我们进入了难以名状的时代,各种主义横飞,无主流,无定数。
人们不断询问:当越来越多动荡围绕在身边时,我们该怎么办?
令我惊奇的是,此时我总是想到西西弗斯。这位古希腊的国王因为触犯诸神而受到惩罚,诸神要求他把一块沉重的巨石推上陡峭的山峰,石头每次快到山顶时就会滚下山脚,西西弗斯就再把石头推上去,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永无止境。
很多人从不同的视角去诠释西西弗斯,但是我的理解是,他是自己的主人,这块巨石上的每一个颗粒、这山坳上的每一颗矿砂,唯有和西西弗斯一起才组成了一个世界。真正的救赎恰是他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仔细想来,我之所以想到西西弗斯,正是因为他的力量源于他接受了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挣扎,他没有因无尽的挣扎而放弃希望,他找到了与挣扎共生的方式,他战胜了自己。
所以,面对不确定与风险,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直面它的勇气,更需要有认知它的能力,亦即我们该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才可以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与动荡的世界相处,如西西弗斯般与挣扎相处。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己界定对于外界的认知与判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创造出一个内在的、更大的空间,让我们得以保持内在的稳定性。
我会花很长时间持续修炼自己,有些时候可能会采用一些相对特殊的方式,比如选一个时间安静下来,禁言、禁声,甚至禁思,因为外部的信息太过繁杂,采用这样的方式去倾听内心,用自己的稳定性感知整个世界,然后跟它相处。
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不能与不确定相处,甚至我们认为每一个变化都在给自己带来困难。但是变化在今天是常态,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跟它相处,如此你才能真正地感到自己的稳定性。
02
数字化生存中,我们怎么选择
1. 建立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一段时期内,“风口”“颠覆”“超常规发展”等一系列概念,代表着一些人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而设置自己的发展模式,我将这些称为机会主义的价值观。
但是,真正能超越变化的并不是机会主义者,而只有那些心怀爱、信任与承诺并让生活变得美好的长期主义者,才能超越变化而得以持续。
2. 从预测判断转向不断进化
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里,没有人能预测并借由预测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就是朝着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的准备,并努力在前进过程中不断验证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在有太多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持续而灵活的适应性是人们必须掌握的能力。
3. 致力于不可替代性
很多人问我:“我怎样才能在今天寻求机会,我的定力可以帮助我做什么?”
现实让我们发现,被迭代的企业绝对不是因为技术,而一定是因为不重视顾客才被淘汰;绝对不是因为机会不够,而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贡献不够,所以自己淘汰了自己。
在动态竞争中,稍有闪失也许便会被淘汰,这不仅是组织参与竞争的一种身份,更是组织要面对的残酷现实。机遇之后是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是更复杂和更长久的考验,因此,只有更踏实、更具价值的组织才能存续。
从反向角度看,一个不能踏实做事的组织,呈现给顾客的是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这样的组织无法真正得到顾客的信任,更不会获得顾客的长久支持。没有顾客基础的组织无论已经发展到多大的规模,终究还是脆弱的。
所以,组织需要专注于自己的行为,专注于专业性与价值创造,“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和核心,也是踏实、专注、心无旁骛工作的根本。
踏实地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一个可持续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更会让组织拥有更多、更大的生存发展机会。
4. 从固守边界到伙伴开放
在通常情况下,内部与外部总是会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限。但是一个封闭系统是无法适应动荡环境的,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也就有了全新发展空间的可能性。
这个时代正转向平台化,转向云化。平台化、云化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开放,就是连接与协同。
比如,海尔有一个由 40万名“解决者”组成的网络——来自世界各地的机构和技术专家帮助公司应对大约1000个领域的挑战。开放伙伴生态系统让海尔获得了有效的持续价值创新。
5. 构建共生态
研究发现,一些企业不断地利用技术优势和信息独享,制造出更丰富的需求和选择,创新出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推上风口。
但是如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言,“把独享当作目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包容性才是商品游戏的新主题”。
不难看出,长久的价值创造是命运共同体带来的集体智慧结晶,共生的逻辑是让组织形成命运共同体、拥有集体智慧的重要维度。
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代表的是多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共生生物之间相互依赖,互利互惠。由此延伸出的共生型组织,意味着不同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合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组织之间基于协同合作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共同激活、共同促进、共同优化获得组织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的高水平发展。
尽管共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冲突和分歧,但它从更大程度上强调了共生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及实现彼此更优越的进化循环。
03
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在去南极的路上我聆听了导游对南极的介绍,其中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人类第一次登陆南极点的故事。
徒步到达南极点,是一百多年前所有探险家梦寐以求的。有两个团队做好准备打算完成这一创举:一个是来自挪威的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团队,另一个是来自英国的罗伯特·弗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团队。
两个团队出发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在两个多月后的1911年12月15日,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了南极点,插上了挪威的国旗并顺利返回了基地。而斯科特团队晚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最令人惋惜的是,因为晚到了一个多月,回程时天气非常差,最后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生还。
人们在惋惜之余也在总结阿蒙森团队成功的经验,并将其归结为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30千米左右。在一个极限环境里,达成目标,你要做到最好,但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当下,你都要做到最好。
上述内容引自我为2019年写的新年寄语,我对自己说:
我们该了解,当一个人处于充满未知的环境下时,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得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我们因此拥有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模式,接受与未知相处,接受自己的长处和弱点。
如果可以面对未知的冲击,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成美丽的形状。”
数字技术就是这海浪,而你要做的就是成为这块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