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 祝宝良,现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来源:J9九游会e洞察(ID:chnstonewx)
华夏基石e洞察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向J9九游会e洞察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5967150643(微信号mysoul3或617989295)
各位来宾,早上好!
每次来参加J9九游会的会,我都心情澎湃。刚才彭老师已经讲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四大优势——文化的优势、管理思维的优势、改革倒逼的优势、国内大市场的优势,给了我们对未来非常明确的一个判断:中国经济短期有困难,长期没大问题。如果我们过多地聚焦于短期问题,可能把我们自己都给吓住了。如果我们思路开阔一点,可能问题不会那么大。
目前企业家面临的压力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在下行。第二,中美贸易摩擦,到底怎么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第三,技术进步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得很快,但是旧动能还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当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第四,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的预期非常不稳,企业的信心还是不太够。
刚才彭老师把主要的观点都讲了,我非常赞成。下面,我从宏观经济学的逻辑上,把这里面的问题再给大家梳理一遍,我想讲这么四个问题:第一,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我们到底怎么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到底怎么来的?第二,明年后年我们怎么过,特别是明年到底该怎么过?第三,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可能有些什么样的想法、政策。第四,大家对中美贸易感兴趣,简单地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对当前的经济到底怎么看?问题不太大,总体上是两头可以中间难,最前面的行业没问题,钢铁水泥也没问题,现在最困难的大概是在中间层次上,往中间传导的投资比如传统的消费品、家用电器、汽车,类似这些行业都比较难过。
我讲一个过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两会,中国的经济实际上一直是不错的。我们的战略很清楚,就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到2018年3月,防范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去杠杆。中国的杠杆率太高,企业的负债太高,要想办法把杠杆降下来,重点放在:(1)把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退出来,因为占用了大量的资金。(2)把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问题进行处置,因为地方政府借了很多钱来搞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太快。这么一个战略,我们认为是非常正确的。
1.经济战略的背景
基于这个战略,大的背景是:
(1)2016年开始,中国搞供给侧结构改革,很重要的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把钢铁、煤炭等一些产能去掉,去掉以后,行业的利润上升了。这时,下游的利润还没有完全传导过来,影响还没那么大,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2)把房地产的库存去掉,在三线城市通过增加居民的信贷,通过棚户区改造货币化,我把钱给你,你来买房子,把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维持了房地产投资增长。房地产只要不出太大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就稳住了。
(3)从2016年开始,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且这一轮复苏的势头并不弱。从1980年到2017年这近40年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5%,实际上是不高的,但是从2016年开始,全球GDP已经超过3.5%,2017年是3.7%,今年估计3.9%,可见世界经济已经恢复了。世界经济向好,中国的外贸出口就不会差。这么好的一个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国外的经济发展来支撑中国的经济增长,国内的政策可以适当紧缩一下,紧缩的目的是解决杠杆率过高的问题。这个战略是非常清晰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到今年3月,这个政策是不错的,国内市场反应很好,股票市场也没问题(我们的股票市场从2017年到2018年3月是涨的)。
但到了7月3日以后,我们开始“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从3月到7月,短短的四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我们现在感觉企业的日子一下子难过了呢?我觉得是以下原因导致了政策的一些变化:第一,中美贸易摩擦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原来的政策是三大攻坚战,去产能,防风险,因为融资平台要去杠杆,财政政策紧了,货币政策紧了,监管政策也紧了,环境污染的政策也紧了,再加上外贸,这些政策加在一块,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第三,在这个过程当中,市场上出现了否定民营经济、否定外资企业的作用的一些言论,企业家心里不踏实。
目前看来,中国经济结构没有问题,发展速度不低。但是,跟市场去交流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首先,资本市场上的一部分人觉得悲观,你怎么说我都不相信。其次,部分经济学家非常悲观。因为资本市场和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经济预期,他们觉得预期不好。最后,国内有一部分企业家比较悲观,对中国经济比较乐观的反而是一些外企。外国的投资者对中国比较乐观,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乐观?他说,中国的三去,特别是防范风险,是在走正确的道路,前面借了那么多债,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当然要投资,现在世界经济缓慢在复苏,政策又是对的,企业就会好。3月以前,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当然,最近这一段时间外部到中国来看得多了,中美贸易战又迟迟没有解决,好像外资也观望停滞了。
2. 三季度经济数据解读
目前中国经济好的地方,我就不展开讲了。大家看刚出来的三季度统计数据,我认为有这么几个特点:
(1)数字不低,问题不大。到目前为止,GDP增速还是6.7%。下降最快的是投资,而且是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比较快。相对来说,制造业的投资跟房地产的投资到目前为止还是稳定的。消费上,社会消费品下来,但是服务业的消费上来,出口到现在没有数据风险,但是预期开始不好了。由于预期不好,大家都在抢出口。前三季度,农业、工业增长速度为6.4%,8月、9月达到了6.8%。但如果把出口的因素拿掉,农业可能再下降1.3%,这个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是从数字上看,实际经济可能比数字稍微差一点,但是问题不大。
(2)结构有待调整。数字化、信息化、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比较快,产业结构里面,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等还不错,服务业也还不错。另外,我们的杠杆率现在是稳在那,没再往上升。到目前为止,实际上我们今年还是不错的。
(3)应对贸易摩擦这件事上,我们应对得还算不错。你加你的,我们反正就500亿加25%,600亿再加10%,我不动了,然后开始改革开放,把利率放开,我看你美国怎么反应。到目前来看,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应对方式。 9月,我们看到有几个大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比如巴斯夫、美孚,一下子在惠州投了100亿美元建化工厂,电动汽车特斯拉也来到上海。可见,尽管有观望,但是利用外资这一块没有停止下来。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中美贸易摩擦到底影响有多大?第二,我们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第三,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强?我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从2018年4月3日开始打贸易战,第一波发生在6月份,美国对500亿中国产品开始征关税,9月份美国对2000亿中国产品加10%关税,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对500亿美国产品加25%关税,对600亿美国产品加10%关税。到目前为止,是这么应对的。
美国人到底想通过贸易战解决什么问题,无外乎这么四个问题:(1)短期解决贸易顺差问题。这是个本质问题,大家都很清楚,目前为止中国的贸易基本平衡。(2)保护知识产权。这个事我们也在做。(3)美国人更关注的是我们的市场准入问题,最近中国在不断地开放,从一般的制造业扩大到金融行业,还有一些领域还会继续再扩大开放和市场准入。当然市场不能准入的这些领域,实际上国内民营企业家也有意见。(4)美国比较关注的国有企业的补贴问题。
对我们来说,在市场准入和国有企业补贴问题上,最近提出来要搞竞争中性原则,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大家一起竞争。这样一来,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短期是贸易问题,中长期可能就是由于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国有企业的补贴这些问题导致中国能不能继续改革,继续开放,继续融入到国际市场体系中去。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处理不好的话,它对我们的影响会进一步。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还是自己去创新,这就涉及到中国的科技政策问题。
贸易的影响是能算出来的。按照现在这个打法,美国2000亿加10%关税,500亿加25%关税,现在算下来,对美国的出口大概降7~8%,对中国GDP的影响大概是0.5~0.6%。那么,这个影响大概多长时间能把它消化掉?我们估计是两年到两年半。为什么?美国要找到替代中国的出口产品,还需要时间,一般两年时间就能替代。所以,我跟很多人讲,从贸易的角度,明年和后年,我们是要过苦日子的。当然,根据最新的讲话,如果美国继续强化中美贸易战,剩下的中国产品还要再加25%的关税,那么影响大概在1.5%,这个影响就比现在还要大。现在我们在做经济预测的时候,也基本上按照这么一个速度,如果不打贸易战了,明年GDP增长6.2~6.3%,如果继续打下去,明年GDP增长可能就到6%,企业的下降幅度比较大。
如果后面的问题继续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链、价值链,最后影响到中国的技术进步。这个影响有多大?我们也能大概估算出来,每年将近0.8%。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些尖端的设备和人才的交流将有一定的中断,可能影响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从这个角度上看,对我们的长远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经济利益加上价值观的冲突,可能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中美贸易摩擦这个问题,但是也不至于发展成前苏联那样的冷战。我们的态度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继续改革开放。
但是,问题在企业的预期到底怎样?企业在出口领域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转移到海外去,还是继续生产?这是企业家预期不稳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对于外贸这件事,我们还是希望双边能进行更好的谈判。
据我了解的一些数据,大概现在有30~40%的企业准备把一部分产业迁走。还有很多小企业,没这个能力,成本太高,迁不走,就可能会放弃出口。现在有些企业家告诉我们,关税降到15%左右尚能承受,这是个临界点。我估计美国人也很清楚这一点,先给你来个10%,再来个25%。
2. 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
除了周围贸易影响到我们的出口,影响到外资,影响到我们的价值链、产业链以外,我觉得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可以从供需两个方面来解释。
(1)去杠杆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受到一定影响。这个事情早晚要处理,这几年中国的经济之所以还能稳住,是因为除了房地产以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增长速度比较快,我们估计下来,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在最近三年时间,每年大概有7万亿。现在要处置的话,到底怎么办?如果借不到钱,基建投资就下来了。所以,今年稍微处置一下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我们的基建投资就下降得非常快。7月、8月、9月,当月的基建投资都是负增长。
基建在我们国内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有20%多的投资规模。但中国大部分的基建基本结束了,未来的基建投资增长速度肯定要放缓。接下来的基建方向,除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以外,剩下的主要是城市和农村的环境保护。像铁路、高速公路等大规模的建设增长很难,维持现有的水平都不容易,电力投资、水利设施投资基本上也完成了。所以,基建投资要下降,但是我们希望不要下降得过快,让它稳定在3~5%这么一个水平。目前,下降得是比较快的,未来的基建投资还得往下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需要我们进行财政改革,加大地方政府发债的力度。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估计增长速度会稳在3~5%的水平,我们现在的平均水平达到5%。
(2)房地产价格过高挤出居民消费和投资。在中国,房地产增长速度过快、价格过高,挤出了居民消费,主要是挤出了民间的消费品零售额里面的消费,是实物性的消费,包括汽车、家用电器等消费。原因在哪?2016年,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房地产的价格上升得比较快,价格上升主要在三线城市。一、二线城市通过限购的办法,房价没有大涨。这样一来,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房地产可能出现一、二线城市房价如果放开还会涨,三线城市很难涨上去的局面。为什么这么判断?2016年后的2017、2018、2019年这3年,居民大规模的信贷买房以后,居民的储蓄率下降,除了消费以外,用来买房的钱开始小于储蓄。也就是说,当年除了消费以外,剩下的钱用来买房子还不够。居民的实际储蓄,这两年是负的。这个问题很麻烦,继续追加信贷,让老百姓去贷款买房,那么相当一部分居民将无力消费。这部分居民大概有多少?2016~2018这三年时间,大概卖掉了5000万套房,按一套房子一个家庭至少三口人计算,就有近2亿中产阶级的消费受到影响。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5月以后,消费突然就往下走,我们在解释这个问题的原因的时候,最早是一个做纸箱的企业家告诉我的,他说,出口用的纸箱没有变化,继续增加,但是内销的纸箱数量下来了。后来,我们不断研究这个问题,认为有四个原因:第一,P2P爆仓了,去杠杆过程中大概有1万亿损失;第二,股票市场开始暴跌了;第三,开始去杠杆,银行开始限制对消费的贷款;第四,房价上涨过高,负面冲击。
所以,后来我们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增加房地产的投资,同时要稳住房价。消费增长还是一个问题,消费会缓慢地下行,当然了,到目前为止,消费里面服务的消费增长还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3)制造业的投资。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一直不错,但还有没有继续往下投的动力,制造业投资投到哪儿去了,有没有可持续性?我觉得在可持续性上有点担心。目前来看,制造业投资主要是投在六个领域:(1)建材。一说建材,大家都觉得奇怪,我们现在产能过剩,都在限产,为什么搞投资呢?跟环境保护有关系,比如很多企业实际上没有增产能,增投资,搬走了。(2)有色。我们也不明白中国现在那么大的钢铁产能为什么还要进口,后来的解释可能也跟环保有关系。(3)电器产品。(4)专业设备。周期性的设备如挖掘机等效益很好,十年一个周期,设备更新要投入进去。(5)新的医药行业。(6)其他的一些服务业。
从制造业投资领域来看,前面的一些传统产业继续往下投,是因为环保的问题,后面这几个产业可能未来有潜力,但是又跟出口有关系。我们看到,消费需求在往下走,制造业投资在往下走,房地产我们希望稳住(但是现在看起来三线城市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在下降),外贸出口在下降,可见,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
3.预期不稳,信心不强
为什么预期不稳?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预期有两个:
(1)产权是否安全。前一阵子,大家讨论民营企业的作用的时候,把民营企业家吓了一下。最近领导人都在说话,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要保护产权,我觉得这个事会好一点。
(2)政策。我们的政策很明确,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三大攻坚战。政策的大方向是对的,政策趋向我觉得不会变。但是在4月到7月的政策执行过程当中有点乱。乱在哪儿?一方面,一部分政策继续执行,该防风险的就防风险,该去库存的就去库存,该污染防治的就污染防治,且力度非常大。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开始以后,大家觉得经济受影响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不要调整,有人说财政要扩张一点,货币要放一放,这样一来,政策就开始打架,不知道到底听谁的,市场上就有点混乱。到7月31日,预期在扭转,但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就开始主张政策的协调性。现在看来,政策的协调性有所增长,市场预期稍微好一点,但是目前看还有不确定性。
三、2019年宏观经济走势
经济下行的压力超过多少就受不了,我们得有一个目标。目前来看,我个人觉得把GDP稳定在6~6.5%之间还是有必要的。那么,要稳定在6~6.5%,接下来,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我觉得在政策上无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稳基建
7月31日已经开始了,稳基建的核心就是财政政策要放,货币政策要宽松一点,监管政策要稍微松一点,包括一些环保的政策,都要做出调整。
2.稳预期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这个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二是宏观的调控政策,给大家吃定心丸。宏观调控政策着眼于预期,稳预期的宏观政策主要在财政政策上调控,过去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想办法减税基。但真正的稳预期不是减税基,而是把税率降下来,并明确告诉你降多少点降多少年,企业会算,这样企业的预期就稳了。我认为,下一步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这么搞,严格征收、合法纳税都没有问题,但是把税率降下来,比如增值税率降多少点,持续多少年,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几年不用纳税,把这个预期弄出来,企业的预期就稳了。同时,如果认为今年、明年困难,就给你三年时间;如果还感到困难,就给你五年时间,这样就稳住了。
3.稳政策
中美贸易要尽早出台一些政策:一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到底怎么做,二是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到底怎么做。我们要对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做出调整,现在大家普遍的想法是开放倒逼改革,虽然我们有文化优势,但是很多东西还要融于西方体系。我们有各种优势、各种自信,这都没问题,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看起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软实力、影响力等还得向西方学习,还得融于西方体系继续做下去。
在政策上,我的总结是五条:第一,财政政策稍微宽松一些,通过降税率的办法稳定预期;第二,企业融资这么困难,货币政策上要稍微放一放;第三,产业政策上要做调整,搞竞争中性,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一视同仁;第四,科技政策、改革政策要做出调整;第五,社会发展政策。
总的来说,我的看法是:未来两年,日子比较难过一点,如果贸易战不再打下去,明年GDP估计6.3%,如果继续打,估计在6~6.3%。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结束,后面还有一年,2019、2020这两年大家多关注一下。中美贸易战不是说过去就能过去的,基建投资也不是说拉就能拉起来的,拉起来以后还要考虑后遗症。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一片光明。科技界有一个说法:过去,西方很多工业技术发明的目的是怎么用好自然资源;现在,科技进步主要靠人才,互联网技术发明的目的是怎么用好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的人才优势无可比拟,能够用好人、用好数据、用好知识。所以,我们对未来的中国经济还是有信心的,但是这一两年企业家要稍微小心一点。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