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J9九游会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前言:“随着品牌价值越来越大和客户资源越来越丰富,J9九游会面临的问题不是客户问题,最大问题是我们的队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能不能跟得上的问题。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提出J9九游会很重要的使命,不断推出管理创新服务的理念和工作方法。”
J9九游会这几年一直在倡导、实践和推进着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它们是我们秉承的基本观点和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创建优化而高效的人力资源治理系统。我们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从人力资源部的角度去思考的,国内外所有的教科书也都是如此。我们知道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人力资源的很多问题,不光是来自于人力资源部,当然人力资源部的专业化是一个短板,人力资源很多瓶颈和障碍其实是来自于治理结构的。治理结构主要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的,它来自于老板跟职业经理人的关系,货币资本跟人力资本的矛盾,来自于企业家不能自我超越,企业家的目标追求峰顶,来自于企业只靠老板一个人,不能形成一个领导团队,来自于引进的空降部队在这个企业不能存活,来自于企业在高速成长发展过程中,失去组织的管控能力。中国企业要突破人力资源的瓶颈必须从治理结构去思考,光从人力资源部去折腾,是没有用的。人力资源的责任,绝对不是靠人力资源部的几个人就能担当得了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责任一定要通过治理结构的优化,让各层管理者都来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企业能力的提升,绝对不是靠员工的能力提升,首先是靠老板的领导力、高层的领导力和中基层的管理力的提升,如果没有领导力的提升,就谈不上员工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说,管理者的领导力就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天花板。所以,在帮助一个企业在构建人力资源体系的时候需要从经营的角度,从治理结构的角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的问题,企业不仅要关注人力资源的专业职能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创建优化而高效的人力资源治理系统。所以我们现在开了一门课,叫治理结构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我们说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人才,什么是经营人才?我们提出来一个“人才经营三角”,
驱动企业人力资本,让人力资源优先发展与价值增值。我们提人力资源要优先发展,人力资本要优先投资,关键是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的机制,通过人才的经营去提升这个企业人才的价值。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人才经营主要是经营三个方面:第一,经营知识。企业发展到今天,企业不仅要经营市场要素、生产要素,更重要的是经营知识要素,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借助企业的信息网络平台,来实现个人知识公司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知识都在个人脑子里,没有变成公司的公共财产。个人知识公司化是人力资源很重要的一项使命。第二,如何建立内生知识的机制和制度设计。华为在总结自身20多年管理哲学的时候,其实就是建立内部知识经验、知识体系,把过去的优秀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这本身就是在进行知识管理。组织和建立知识的管理系统、协同系统,来推动整个组织知识运用的创新能力,这些都统称为知识管理,也叫人的智慧资源管理。现在管人,不是管行为,而是管智慧。第二,经营心理。现在的80后、90后缺的不是知识,缺的是心态。能力问题固然要解决,但是心态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心态不好,知识反而变成了批判老板的武器,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只有变成自我批判的武器,才有力量,才有价值。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里面,特别强调心态的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的全面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的快乐指数,通过快乐指数的提升,提高员工的快乐感幸福感,来激发员工的创造激情。吴春波老师讲到华为的员工为什么痛苦,为什么抱怨,是因为员工期望太高,没有确立对企业的正确期望值。所以,现在很重要的一个管理领域,就是员工的心理期望管理,必须让他知道,你有多大能力,你为公司创造多大价值,从公司拿多少薪水,是为公司盈利的还是欠公司的,必须让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期望。对员工心理层面的管理,除了期望管理、愿景管理、事业发展通道的管理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对心理压力的管理。华为为什么要搞“奋斗者”,就是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多干部已经不思进取了,不愿意再继续革命了,所以必须建立和明确企业竞争主体,不竞争则退。大家如果不持续奋斗,那企业岂不是就变成一个慈善机构了,企业就没有竞争能力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要强化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管理,把心理资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经营非常核心的内容。
第二个理念是一种能力管理理念,我们叫经营能力。企业开放职业通道,建立职业发展标准,确立认证资格标准,打通绩效线、能力线、岗位线、薪酬线、培训线、发展线五条线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经营能力和上面的经营知识、经营心理,就共同构成了人才经营的“铁三角”,我们叫“人才经营三角”。
第三个理念,人才是客户,要构建客户化的知识员工激励体系与基于需求的全面薪酬激励模式。这个理念我在2001年就曾经提出过。我们在考虑薪酬激励的时候,还是要把员工当客户,要站在员工的角度、人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过去所谓的利益驱动,更多的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而忽视了对员工的需求。要实现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有机结合。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组织需求,强调组织大于一切,这一点仍然没有错,关键在于强调这一点的时候,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关注员工的所想所思,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组织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有效结合。所以我们提出来一个“基于需求的客户化的全面薪酬激励与激励模式”。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