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13501208501(马老师),400-007-9000
取消
金融危机中的政策应对与企业应对——对金融危机下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
发布时间:2009-03-04 11:06  文章来源:《洞察》第八期   作者:施炜、吴春波、彭剑锋   点击:次

 


 

经济回暖需要较长时间

施 炜

  中国经济的三匹马出现问题,五大限制明显,六大动力能否拉动中国经济迅速出现V型反转呢?中国此次面临的是全球新一轮的经济调整,而它是长周期的大调整。从国际上看,信息技术革命过后,按照经济学的长波理论,需要下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下一轮的动力,我个人的判断就是能源。奥巴马上台后关注能源,并任命朱棣文作能源部长等等举措,都表明美国在瞄准能源方向。

  至于经济何时回暖?我个人认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银行的坏账率可能会有所增加,背后就是过剩的产能、无效率的投资。这个消化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当然中国经济体量比较大,不会像日本消化那么慢。此外,中国年轻一点,体质好一些,也许这个周期会短一点。

新周期,中国企业需要反思

吴春波

  改革开放30年我认为可能是一个周期,经过高速成长后,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在面对变化的时期我们特别需要理性,需要反思,需要对我们的价值观重新定位,需要自我批判。

  所以我举个例子,中国的民营企业就像一个快速长大的婴儿,现在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坎。在这个坎面前有几种表现,有的摔倒了,还有很多摔倒过的企业不长记性,后面还要摔倒,这都是因为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有的企业没有摔倒,看到别人摔倒了,也惊出一身冷汗来,有的企业摔死了,彻底倒下了,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所以在这个周期结束,新的周期开始的时候,如果中国企业能够经过反思,回归理性,那么我们真的就会从婴儿走向成年,这也是极有希望实现的。

中国经济值得乐观的十大理由

彭剑锋

  中国经济目前是阶段调整还是周期衰退?我不太赞成现在中国进入周期性衰退期的观点。形象地说,中国经济是V型调整,而美国经济是L型衰退。因此我还是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30年,繁荣并没有终结。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值得乐观的十大理由包括: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没有衰竭。

  中国经济目前尽管处于V型调整中,但是整个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并没有衰竭。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欲望远比欧美国家强烈得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还在进一步激发,各地政府对发展的政绩驱动也仍在强化。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中国与世界的差异、中国东西部的差异、城乡的差异都存在,而且仍然很大,有差异就有经济发展的空间,这也为中国的产业梯次转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第三,中国金融业尚未遭遇实质性的破坏,相对健康。

  中国金融业并未完全融入世界金融体系,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相对小的。加上中国金融业最近几年在治理结构与机制创新上取得的长足进步,也使得中国金融业相对健康,例如资本充足率持续提高,资产质量获得改善,拨备覆盖率不断提升,同时业绩增长突出等,都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四,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

  中国拥有1.8万亿的外汇储备,从某种意义上,国家是富有的,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还是有足够筹码的。

第五,中国的消费市场与能力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

  美国的金融危机是老百姓的过度借贷导致过度消费的增长模式出问题引发的,而中国不是。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同时,中国的银行存款已达45万亿元人民币,只是目前由于经济危机使得老百姓的消费预期降低,有钱不敢花;另外有钱人也没有找到有效消费的途径。第六,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与手段比美、日等国家更强,更有余地。

  与美、日政府相比,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与配置资源的能力与手段,在目前的体制下是有效的。日本长期处于低利率状态,货币政策已经无计可施,内需匮乏,经济刺激措施杯水车薪,而美国所谓的自由经济理念下“看不见的手”的调控模式通过此次危机也表明是不完全可靠的。

第七,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调整的问题,并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

  过去中国经济成长的30年,主要是靠硬扩张带来的高速成长与发展,例如粗放式的高资源投入、非理性的低成本投入、对环境的破坏与漠视等等。未来中国需要从硬扩张转向软硬兼施,但这种转型必然会带来整个经济社会的不适应,继而导致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些问题即使没有经济危机也会出现,经济危机只是触发点。从此意义上,中国经济发展只是阶段性调整,而不是周期性衰退。

第八,经济危机驱动中国进行深层次的变革,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率。

  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繁荣,关键在于能否突破深层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瓶颈。而金融危机下改革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都增强了,这必然会要求机制与体制的再突破,以利于进一步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

第九,经济危机为中国在全球获取稀缺性战略资产、资源、短缺性人才以及核心技术带来了机会。

第十,中国经济整体上仍然健康,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结构也正在优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可以在扩张政策中调整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这也有利于确立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新地位。

  金融危机增强了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话语权,为中国的真正崛起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总之机遇大于挑战,就看我们能否把握。

中国的准危机状态与美国的长期萧条

黄卫伟

  在约束和动力,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前提下,中国未来可能会长期处在一个准危机的发展状态。这种准危机的发展状态不是美国的这类危机。美国经济增长降到零时才算危机状态,我们的增长率大概降到百分之七时就是准危机状态了。一旦低于七,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大量失业,矛盾容易激化。现在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今年经济增长率是百分之九,估计会有150万大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工作,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百分之七,几年下来就是几百万,这就可能因就业问题引发社会动荡。所以......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

自媒体
备案信息
京ICP备1000973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921号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9000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A座6层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90cloud.com
知识中心: : 邮箱登陆
Copyright @90cloud.com All Right Reserved.北京J9九游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